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官文、国媒报道 「三联⽣活周刊」当“氧⽓”突然断供
时间:2022年4月16日地点:中国上海

本⽂为「三联⽣活周刊」原创内容
⽂|程静之

4⽉6⽇这天,46岁的赵⺠接到了⼀通电话,是上海申威医⽤⽓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威”)⼀名员⼯打来的。对⽅说,公司⽬前有11名员⼯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医⽤氧突然停⽌⽣产,考虑到赵⺠⺟亲是重度吸氧⽤户,公司还能为他保供⼀天的氧⽓,但是到4⽉8⽇,他们就不确定是否能正常供氧了。

电话挂断之后,赵⺠开始拨打12345热线,紧急求助。他的⺟亲是申威公司的⻓期⽤户,今年70岁了,患有肺⼤疱、慢性⽀⽓管炎,“只剩下三分之⼀的右肺还能⼯作”。因此,她必须每天24⼩时吸氧,才能维持正常的⾎氧饱和度,赵⺠解释说,“只要三分钟不吸氧,她的⾎氧饱和⻢上就跌到62%,⼈会嘴唇发紫,晕厥昏迷。”

原本,赵⺠的⺟亲得的是⼀种慢性病,病情恶化是在2015年12⽉的⼀个夜晚,他隐约听到⺟亲在“打呼噜”,但是声⾳越来越不对头,频率也很急促,“有⼀种胸⼝被压着,吐不出来⽓的感觉”。他⾛进⺟亲的房间,把床头灯打开⼀看,⺟亲的脸已经“肿得跟脸盆⼀样⼤”。后来他才知道,那是因为她体内的⼆氧化碳排不出去,出现了中毒症状。他⽴⻢将⺟亲送进上海医院,整整抢救了26天后,⺟亲才勉强撑了过来。

⼀名患者使⽤申威氧⽓瓶(受访者供图)

在这之后,赵⺠的⺟亲变成了⼀名重度吸氧的患者,“已经离不开吸氧了。”

2016年,赵⺠开始在申威公司订购罐装氧⽓瓶,到现在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据申威公司的总经理介绍,在上海,类似的吸氧⽤户⼤概有5万⼈,申威占据了其中90%的市场。这意味着,约有4万名⽤户依靠这家公司⽣产的氧⽓⽣存。申威公司会给每⼀名⽤户分配专属编号,赵⺠举例说,如果⺟亲出现突发情况,对氧⽓瓶的订购量临时有变,他就要拨打热线电话,先报编号,再报姓名和家庭地址。

⼀般情况下,赵⺠的⺟亲每天要消耗2瓶规格10L的氧⽓。每天上午10点,配送⼈员会准时把灌满氧⽓的钢瓶送上⻔,再把头⼀天⽤完的空瓶取⾛,节假⽇也不例外。

与⼤多数普通的产品不同,这种灌满氧⽓的钢瓶属于易燃品,⻋间只能按需⽣产,由有资质的机构储存,再配送给各个医院和家庭⽤户。为了保证流⽔线365天不停产,申威公司采取的是轮休制,员⼯⼲四天休⼀天。⼀名⻋间主任回忆说,他在申威⼯作了20年,哪怕在2002年⾮典蔓延时期,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最严重的时期,⻋间也是正常运作的。

⼀名患者使⽤申威氧⽓瓶(受访者供图)

到了2022年3⽉初,疫情转向了上海,新闻每天通报的新增⼈数并不多,申威公司也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3⽉10⽇左右,疫情仍然在扩散,公司也很敏锐,提前实⾏了封闭管理。申威公司的总经理说,部分员⼯在⼚区⾃主隔离,晚上住在会议室、办公室,还有⼀些停产的⻋间,“到现在已经⼀个多⽉了。”

除了⽣产以外,申威公司的配送端也是如此,40多名配送员⼯⼀直住在办公楼。⼀个⽉以来,上海疫情不断升温,到4⽉7⽇,单⽇新增⼈数已突破2万⼈。与此同时,上海的管控措施也不断升级,为了正常配送,申威公司申请了30多张通⾏证,负责⼈介绍说,“因为我们的⽓瓶很特殊,属于危险品,必须同时配备⼀个驾驶员、⼀个押运员,持证上岗,⽽且⾛的也是上海市规定的危险品⻋路线,基于这样⼀个特殊性,我们⼀定要把他们(配送⼈员)保护好。”

意外的是,阳性病例还是出现在了⽣产端。4⽉6⽇这天,医⽤氧的⽣产流⽔线突然停了下来,申威很快发布了公告,“2022年4⽉7⽇起,暂停浦⻄地区的氧⽓配送服务,届时将停⽌微信⼩程序订氧。

申威公司发布的紧急通告

通知发出后,许多⽤户陷⼊了恐慌。上海⼴播电视台最先感受到了这种情绪,光是在4⽉7⽇这天,⼀名记者就整理了⼆⼗多条求助信息,其中⼀位市⺠留⾔说道,“真的是很急⼈的⼀件事情。我们的⽼⼈要呼吸,⽤氧⽓,现在听说要暂停了,你们能不能想⼀个紧急的办法,尽快处理,我们没有办法了,什么电话都打不通。请你们救命。”

氧⽓瓶断供之后,⼀部分患者为了应急,转⽽尝试购买氧⽓机。⻥跃医疗上海区域的经理说,4⽉6⽇之后,他所在⻔店制氧机的订单量出现暴增。拿到通⾏证之后,他每天要配送出15到20台制氧机,却依然覆盖不了患者的需求。

这段期间,申威公司也不断和政府反应情况,在12号晚上9:00-10:00之间,第三⽅公司终于到了⼯⼚,开展了消杀和检测⼯作;13⽇凌晨12:30左右,疾控把分析报告做出来了,显示没有问题;13⽇早上9:45,申威公司恢复了⽣产。

那时,距离许多患者的求助已经过去了五天。⾯对突然停下来的氧⽓,医⽤氧的⽣产者、吸氧的病患、制氧机的配送者,各⾃有不同的经历。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上海申威公司总经理:64名员⼯组建临时团队,逐步恢复⽣产

⼤约在3⽉10号左右,上海疫情爆发之前,我们⼯⼚为了保障医⽤氧供应,就实⾏封闭管理了。员⼯在⼚区⾃主隔离,晚上住在会议室、办公室,还有⼀些停产的⻋间,到现在已经⼀个多⽉了。

最初,公司也没做强制性的留置,只是发了⼀个需求通告,员⼯⾃发报名申请留⼚搞⽣产。我们公司总共⼈员170⼈,⾸批⾃主隔离的⼈⼤概有90名。到了3⽉20多号,上海第⼆轮封控解除,⼀部分封闭在家的员⼯陆续来上班了,留在公司的员⼯增加到107名。

⼀直到3⽉31号,我们⼚区⼜开始封闭。这段时间,虽然有少量的员⼯没有来上班,但是整个公司的运作是⼀切正常的,只不过每个⼈的⼯作量加⼤了,⽐如原来10个⼈⼲的活,现在可能就是6个⼈⼲。

流⽔线上,准备充⽓的氧⽓瓶(受访者供图)

每天,我们员⼯内部都要做⼀次抗原检测,没问题了才上岗。到了4⽉6号早上,有3名员⼯抗原检测发现阳性异常,我们⾃主隔离后,⻢上报备给属地的防疫部⻔,经过单管的核酸采样,复合3名员⼯确诊为阳性。第⼆轮核酸采样,⼜有8名员⼯确诊为阳性。相关部⻔也⻢上就来处理了,把阳性患者及时转出,隔离治疗。

4⽉6号中午,我们⼯⼚停产了。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坚持⽣产了⼤半个⽉,但是出现阳性就没办法了,必须停产,这是防疫要求。当然,我们也担⼼,如果不停下来的话,病毒可能在⼚区⾥进⼀步传播,⼀旦带到产品上,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停产以后,我们第⼀步是通知所有的客户,说明了关停的情况。上海需要⻓期吸氧的家庭病患⼤概在5万户,我们这边的市场占⽐⼤概在90%,也就是有4万左右的⽤户。在停产⼤约两天半之后,这⼏万户的家庭患者,以及68家左右的医疗机构,就已经出现了困难。那时,我们仓库还有规格10L的氧⽓瓶库存,通过政府特批,我们把氧⽓瓶全⾯消杀,分两次陆续发出去了,第⼀次是900瓶,第⼆次是1300瓶,以应付市场上出现的需求缺⼝。

恢复⽣产后,充好的氧⽓瓶(受访者供图)

接下来,我们关⼼的是,⼯⼚怎样才能达到复⼯的标准,及时⽣产,保证氧⽓供应。因为⼤家都明⽩这个事⼉,⼈可以⼏天不吃饭,但是不可能⼏天不吸氧。

⼀开始,政府⽅提出来,需要第三⽅专业机构进场消杀,再做环境采样和检测。但是现在,上海疫情爆发,我们联系第三⽅公司,他们⼯作量很⼤,实在抽不开身来帮助我们消杀。

我们也没有别的途径,只能找政府出⾯协调。最后,在12号晚上9:00~10:00之间,第三⽅公司来⼯⼚完成了消杀和检测⼯作。⼤概在13⽇凌晨12:30左右,疾控就把分析报告做出来了,显示没有问题,可以复产。

紧接着到了下半夜,我就开始考虑复⼯的⼀些细节问题,在13号早上9:45,⻋间正式恢复了⽣产。

为了保证医⽤氧的供应,我们把⽬前可⽤的64名⼯作⼈员,重新组织成⼀个团队,分成⽣产组,消杀组,搬运组,运输组,还有⽣活保障组。现在,员⼯每天眼睛⼀睁开,第⼀时间就要消杀整个⼚区环境;接着,所有员⼯要做抗原检测;最后,还要加上前⼀天晚上的核酸的报告出来,三个条件都没有问题,才可以上岗。

申威公司的⼀个充装区(受访者供图)

另外,我们还在跟政府沟通,要把⼏个关键职位的⼈,通过特殊途径接到⼯⼚⾥来,⽐如质检负责⼈,因为每⼀批产品都需要严格分析化验,符合药品级的标准以后,才能发货通⾏。

到现在为⽌,⽣产刚刚恢复,以氧⽓的吨位来说,⼀天⼤概消耗15吨左右的原料,虽然产量还没有真正上去,但是基本上能够满⾜市场的需求。

今天早上,⼀位家属打电话到我这⾥来,说家⾥⾯有⼀个90岁的⽼⼈,躺在床上,全天候不间断地吸氧,本来氧⽓都快要⽤完了,现在终于续上了。

⼀家养⽼院院⻓:10位⽼⼈⻓期吸氧,24⼩时离不开氧⽓瓶

我们这家养⽼院有200个床位,现在⽼⼈⼤概有140多个,平均年龄在88岁左右,⼀半以上是卧床为主的,⻓期吸氧的有10个⽼⼈。

基本上3⽉9号开始,上海养⽼院陆续进⼊了封闭状态,要求⽼⼈、职⼯不进不出,这个⽤意当然是为了应对疫情。但是它会有些次⽣的问题,⽐如说⼈员都在养⽼院⾥,24⼩时⾼负荷运作,没有缓冲期。第⼆个问题,我们需要⻝品和氧⽓,都要去和⼈家沟通。但是现在,(养⽼院)变成⼀个孤岛,没⼈想得到再保障这⼀块的供应。

原本,我们依托了⼀家⼤型超市,可以保证每天新鲜的蔬菜、⽠果、⻝品,现在这家超市突然告诉我,所有的鸡蛋都没有了。

在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氧⽓是最迫切的。⻓期吸氧的这10个⽼⼈,24⼩时离不开氧⽓瓶。⼀些⽼⼈是肺部疾病患者,⽐如说肺⼤疱,由于肺泡破坏了,没有交换氧⽓的功能,就需要吸氧来弥补肺泡损失的不⾜。另外⼀块,⽐较常⻅的是肺源性⼼脏病患者,⼼脏不好,供氧能⼒⽐较弱,也需要有氧⽓。

院⻓在医院排队配药(受访者供图)

⽽这个氧⽓瓶也不能过多的,因为它是属于易燃品,容易爆炸。⼀般,我们准备7个氧⽓瓶,再加5台制氧机,24⼩时连续开,周转使⽤。氧⽓瓶开中流量可以⽤三天,低流量可以⽤到⼀个礼拜。⼀般,⽼⼈以中流量为主,维持正常的⽣命(体征)。

在上海,这个群体是⼩众,申威公司掌握了90%的市场。4⽉7号之前,申威公司⾮常正常,有专⻔的微信⼩程序、APP,基本上,我每天都要刷⼀刷,⽹上下单⽀付,第⼆天准时把氧⽓送过来就可以了。但是7号那天,它突然跳出来⼀个公告,说暂停使⽤,不光把⽣产停掉了,⽹上的微信程序也停掉了,原因是个别员⼯有了阳性。

这是我完全没有预料的,因为他们家是保障上海⺠⽣的,这么⼀个⼤的⽣产停掉了,就像突然间有⼀天,120救护⻋被封掉不能来是⼀样的道理,我觉得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紧急给申威打电话,他说没办法,不光你这⾥停,市政府也知道,正在协调。作为我来讲,当然要及时跟家属沟通的,有⽤氧需求的,请家属尽快转院。但⽐较痛苦的是,整个社会像突然间被封印了⼀样,家属被封在家⾥,每天⼲的活就是抢菜,有⼈说,爸爸住在我们养⽼院,已经九⼗⼏岁了,他⾃⼰也⽆能为⼒,我就觉得⾮常地⽆助。

这段期间,我们的氧⽓瓶⼀直⽤低消耗量的模式在维持,不是特别急的⼈先⽤氧⽓机。这个模式就⽐较痛苦了,因为制氧机的效果和氧⽓瓶完全是不⼀样的。

⼯作⼈员配送制氧机(受访者供图)

我每天给公司打电话,⼀直找⼈,找关系,是不是能够给我们这⾥加急送⼀瓶氧⽓。但是,⼤概在10号到11号,氧⽓瓶就完全没了,有三个⽼⼈很明确是因为氧⽓跟不上,慢慢地死去。

根据我们这⾥的仪器设备测出来,有⼀位⽼⼈的⾎氧饱和度,从95,慢慢下降到90,慢慢到85。再熬到低于80,出现了明显的抢救指标,必须要送医院。我们养⽼院在⼀个市中⼼的位置,被上海市的⼤医院包围,平时救护⻋也就是5分钟的⻋程,是很⽅便的,但是现在拨了120,⻋⼦得从很远的地⽅调过来,要2~3个⼩时。等待的过程中,⽼⼈氧⽓跟不上,⼿指、脚趾慢慢发⿊,呼吸频率加快,最后死掉了。

还有⼀个89岁的⽼⼈,有糖尿病,⼼脏也不好,氧⽓及时跟得上的话,是能够救回来的。我好不容易把她送到指定的医院,进去了急诊,医院告诉你,对不起,先做核酸。哪怕这个⽼⼈昨天(指前⼀天)晚上11:00做了核酸,不算,⼀定要过了晚上12:00以后,才算当天的。等待核算报告出来,要4~6个⼩时,这期间医⽣是不处理的,这个⼈被放在急诊室⾥,⾛掉了。

⽼⼈在急诊室去世(受访者供图)

还有⼀个更加莫名其妙的,⽼⼈肺部感染,有炎症,体温升⾼到37.5,也有缺氧表现。120送他去医院,但是上海市⽬前所有的三甲医院,晚上急诊处于停摆的情况,根本不开。另外开的医院中,因为⽼⼈体温升⾼了,必须安置在负压病房,这种床位本来就很少,医院满了就不收了。他还得往下⼀家医院去跑。后来,⽼⼈⼀共跑了6家医院,没(⼀家)医院接受,就在120上死掉了。

(注释:所谓负压病房,是指在特殊的装置之下,病房内的⽓压低于病房外的⽓压,从空⽓的流通来讲,新鲜空⽓可以流进病房,病房内的空⽓不会泄露出去,⽽是通过专⻔的通道及时排放到固定的地⽅,从⽽减少了医务⼈员被⼤量感染的机会。)

内容贡献者:站点管理员
-
点赞
-
不喜欢
手机查看
分享
纠错
整理汇总、作品,素材:素材向无声视频:一核酸检测点正在为群众做核酸检测
经历记录: 上海市普陀区桃浦路743弄清涧新村突发高烧昏迷,由于疫情封控没有得到及时救治,之后第二天离世
评论
发表新评论

更多官文、国媒报道
官文、国媒报道 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瑞鑫居委出具的催促病毒感染人群按要求隔离的提示书,及网友对此的评论 2022年4月14日 / 中国上海

温馨提示 各位居民: 根上海发布和疾控中心的现行防疫政策,现发布如下温馨提示: 1、己经确诊的病例,即便后来抗原自测为阴性,也依然属于确诊病例。医生不会再上门复测核酸,不会解除隔离,须去方舱后治愈开具解除隔离的单子。 2、关于方舱,方舱是每批安排指定方舱,无法满足个...

官文、国媒报道 武汉市委书记:捐赠物资一定要通过红十字会,避免被人钻空子 2020年1月27日 / 中国武汉

1月27日,湖北省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有人反映,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接受捐赠时要收取6%的手续费,请问这个情况是否属实,如何解决捐赠物资公开透明的问题?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回应道,我们关注到了网上这种反映,我们经过了认真的核实...

官文、国媒报道 湖北省副省长:#湖北开设床位10万张# 被网友质疑数字真实性 2020年1月27日 / 中国武汉

原文:【湖北省副省长:#湖北开设床位10万张#】27日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布会。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指出,湖北在加快调配床位和定点医院建设,全省确定112家定点医院医疗机构,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开放床位近10万张,武汉市第一批征用了7家定点医院,设置床位30...

有些事我们不应该轻易遗忘。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shouldn't forget easily.

新冠疫情档案 www.covid19archive.org
最后更新: 2025-5-8